目前分類:攝繪 (3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樟湖山 
繪圖 & 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:樟湖山遠眺台北城(2008/02/28)


 

樟湖山海拔280M位於木柵樟山寺後方小丘,山前有一茶園,由此俯瞰景美仙跡岩及文山新店地區,風景一覽無遺。

「樟湖」位於木柵指南路三段34巷迺妙紀念館一帶,清代閩南泉州先民稱山中盆地為「湖」,此區後方為鵝角格山;前方為樟湖山及數小丘環抱,清代此處樟樹茂密,故稱「樟湖」。

樟湖山下「樟山寺」,興建於1933年,迄今己逾70年,當年樟湖一帶居民無意中於茶園內發現一座形似觀音的石像,於是開始以香火供奉膜拜,後因有求必應,信徒增加,於是斥資興建。今樟山寺已成為「樟山寺步道」、「指南國小步道」、「樟湖步道」三條步道的交會點。其廟前廣場可展望淡水河夕陽及大台北夜景,晚近成為木柵地區知名景點。

1905年的台灣堡圖上可查見樟湖一帶房舍及聚落分佈情況。樟山寺所在位置為茶園符號,地名小字「石獅腳」。其名稱由來乃呼應「石獅頂」而名。位於三玄宮觀光茶園涼亭車道上方,山崙邊突出一塊白色岩石,形似獅子,舊稱「石獅頂」,而此山脊下至樟山寺附近,故樟山寺附近稱為「石獅腳」。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攝影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:屏東墾丁

拍攝墾丁的年代,大約為1992年的冬季,1991年住進屏東棒球場附近的大廈六樓,不用在外租暗房,空房間內設了暗房,從沖片到洗相紙,靠著自己努力的摸索,小有成就。

1991年夏天,我添了兩個室友小戴及芝麻,家中熱鬧了起來,芝麻每個星期去墾丁潛水; 小戴到賽嘉跳飛行傘;而我則上山下海的四處拍照洗照片 。

晚上小戴在喬登教英文,就因如此,喬登之前一位離職到高雄大鳥ABC教書的大姐,就把學校裡幾位外藉英文教師介紹給我們認識。其中一位由美國賓州大學來台灣大學學習中文的交換學生 Christine。她於台大畢業後,留在高雄教英文,於是大家就這麼認識了。

Christine 看了我的黑白作品後,直呼 "Amazing"。因攝影的共同興趣,我和她成為很談得來的朋友,她不但教我英文,也和我聊電影、哲學、爵士樂等,並帶給我黑白攝影的新世界。

25歲的我,在思想及見識上卻比不上24歲,已獨自周遊亞洲各國的她。我如同海綿般努力並虛心的學習,不斷買書並獲得她所談論的知識,日子一天天過得充實了起來。

直到今日,我手上還珍藏她當年送我的那本原文攝影書 "Photography"。也由那時開始,認識了美國當代攝影大師「安瑟亞當斯 (Ansel Adams)」及他黑白灰階理論。真的很感激她願意教我這些事情。後來回想她豐富了我的人生。

學會黑白灰階理論及增、減感顯影技術後,我開始安排墾丁試拍。一反原本學習早期台灣寫實主義大師鄧南光、張才、鄭桑溪...等人的人物寫實風格,我改拍黑白風景。

冬天的墾丁,遊客稀少,落山風大但天卻格外的藍,在紅色濾鏡下,反差加大,藍天變成了黑色。前景的枯樹及草原反被深色的被景襯托了出來。

鵝鑾鼻燈塔的長廊,展現了由白到黑的細膩變化,色澤十分柔美。

畫面中,少了寫實的滄桑和懷舊,多了自然寫生的比例分割和美麗的光影線條。

 

 

屏東墾丁1
鵝鑾鼻燈塔 1992/12/06


 屏東墾丁2
墾丁九棚沙漠 1992/12/06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攝影&文字: William Wang
地點: 澎湖馬公
 
不記得什麼具體的時間去拍了澎湖,只依然記得,那些狂愛黑白攝影和黑白暗房的歲月大約是1992年前後。
 
春夏之際的2月底,澎湖海風大的不得了。獨自一人乘著C-130軍機,由空軍屏東基地飛往馬公基地。飛機在劇烈搖晃之中,平安降落於汪洋婆娑中的小島,澎湖馬公。
 
來接我是一位調到馬公的學長,隨後他將我送進國軍英雄館。當時住的是一夜200元的4人房,但空蕩的房裡只住了我一人,直到第三天離開時,才出現另一位房客。
 
在馬公期間,我獨自拍攝了澎湖本島、西嶼古堡以及南方的七美島。
 
白天,太陽出來後,大地回暖,風勢暫歇,入夜又再度刮起凜冽的寒風。
 
租了一台摩托車,四處拍照,夜晚,在馬公夜市吃海鮮,稍晚,再去PUB聽聽歌。
 
那些年,心中空蕩如遊魂,後來讀到朱少麟的「傷心咖啡店之歌」才知到那種空虛是怎樣也塞不滿的。流浪,也許是填飽心靈唯一的方式。
 
當年的天氣真美。黃昏之後,在天后宮閒逛著,無所事事,竟遇到多年不見的高中同學,他因當兵而由台灣分派此處。
 
寧靜與自在的幾天,多年後再翻開扉頁,依舊湧上難以形容的甜蜜。
 

 

澎湖馬公1

澎湖天后宮側殿長廊(1993/02/21 負片翻拍)


 

澎湖馬公2
早晨漁港中漁船己卸載一箱箱漁貨 (1993/02/21 負片翻拍)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劍潭山 
繪圖 & 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:中山北路劍潭站圓山風景區牌樓(2008/01/17)
「圓山風景區」這樣的牌樓,有兩個。一個位於中山北路劍潭站上,而另一個,則位於北安路上。
 
圓山地名的前身為劍潭,此處於二千年前即已形成圓山文化。而後因劍潭而得名。
 
劍潭為基隆河劍潭山南麓山腳附近河灣所形成的灣潭,潭水深澈。傳說鄭成功投劍於此。康熙56年,一位僧人於劍潭北方河岸上蓋了一間小廟「西方寳剎」。乾隆38年信眾吳廷誥等人聚資重建,更其名為「劍潭寺」,供奉觀音佛祖,保佑基隆河往來船隻安全,日後香火愈趨興盛。
 
1901年日本征台大將「北川宮能久」歿於台灣,為祭祀其亡靈,日本人看上台北最長一條龍脈。此脈由北海岸「萬里」海中升起,經友蚋山、五指山、大崙頭等山最終下至劍潭山,而龍穴最佳位置,即位於劍潭山下的劍潭寺。
 
由太空往下望,這條龍脈,宛如東海巨龍,深深潛入台北盆地,其首俯盼於基隆河劍潭山深處。後來,日本人又將「官幣大社台灣神社」社址定於此。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淡水小鎮1 
繪圖 & 文字 : William Wang
地點:淡水滬尾漁港旁的明信片小鋪--水彩 15 x 21 cm 160g 速寫簿(2008/01/01)

許久未去淡水,淡水必有不同風貌。

年輕時,北淡線火車尚未改為捷運,只搭火車去淡水。下車後,租輛協力車,兩人一組,騎到沙崙海水浴場和三芝的貝殼海岸。後來北淡線拆了,捷運尚未完成。很長一段時間,大夥就風塵僕僕的騎摩托車去淡水。當年,高中老同學唸得是陽明山上文化大學,但卻在淡水貝殼海岸租屋。只為那兒房租便宜一點。之後,大夥一有空,成天往淡水跑,他租來的房子,成了假日逃避台北的去處。

那時的紅毛城,不似今日容光煥發的景象。紅毛城對面,有間木造的小餐廳,靠著海,院子很大,院內一株大榕樹,我們常在樹下,點一盤花枝丸,一起喝生啤酒。餐畢,吹著海風騎過漫長大度路,夜裡,悄悄的回到台北。餐廳名叫「榕園」,如今已不復當年清雅,現今成了十足商業化的餐廳。

今日,前往淡水,必搭捷運,出車站後,沿著站後的長堤步行,一路可走到渡船頭。吃一碗正宗的「阿給」(一種油豆腐包著粉絲的小吃),找個堤畔風景處,吹吹海風,看看海夕陽,這是每次都固定的路線。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獅仔頭山 
繪圖 & 文字: William Wang
地點:新店獅子頭山眺望台北地區(2007/12/16)


獅仔頭山為台北南區一等三角點,海拔高度857M,是台北縣市五個一等三角點之一(其餘為土庫岳、七星山、大棟山、燦光寮山)。又得台灣百大名山及台灣小百岳之稱號,歷史人文豐富,為台北南區絕佳風景展望點。
 
登獅仔頭山,多由獅子頭登臨,再由獅尾下山。途經觀獅坪時,可仰望雄偉獅頭,遊客可在此休憩活動並照相。過觀獅坪後,有兩段木梯路,垂直於山壁上,藉此可攀爬上高約30M的峭壁。過第二段木梯後,一小天台,獨自突兀於山峰之上,可展望畫中之景致。
 
畫面右下為觀獅坪之大土路,右前之山巒由遠至近,為二格山、直潭山、小坑山、而畫面之左為新店山區著名別墅「大台北華城」,其上有「塗潭山」及五個小峰稱為「五尖峰」。畫面左下別墅則為「秀岡山莊」有私立雙語學校「康橋國小」於此。
 
登上獅子頭山後,山頂稜線一路通往山峽的竹坑山及熊空山。此線日據時期為防番之隘勇線,屯有兵力,保障日人開採樟腦之國營事業,不受大豹溪流域泰雅族襲擾。目前仍留有防蕃紀念碑、古井、古戰壕和隘寮等遺址。然而此線在設置隘勇線之前,原為烏來及大豹流域泰雅族獵場,日人因北勢溪樟腦伐盡,於是開始侵入大豹溪及南勢溪泰雅族流域,並開採經濟價值更高的檜木及杉木。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石頭公 
繪圖 & 文字: William Wang
地點:研究院路4段下寮南聖宮(石頭宮)(2007/12/08)

 
去年冬天,我曾走過相同的一條路,但在倒照湖山的十字路口,往左向東行至大坑山西峰及大坑山,後來又到了三腳木山,最後由南港的福音山莊福音大道下至南深路。
 
那是去年的事,如今一年已過,再走這條路時,經過坑頭福德宮,還有著昨日的餘溫。去年那趟,我膝蓋痛得利害,當時不知是關節軟骨退化了; 總覺得天氣的關係。今年夏天過後,情況依舊沒有改善,於是開始試著吃維骨力,沒想到吃完六星期後,問題解決了。
 
還記得去年當時,由拇指山樹梅古道下來時,由於裝備不足,外加拇指山石階路,造成膝蓋痛到不能行走。在坑頭福德宮前,遇見一對夫妻在此休息。見我下來,好心讓了位子給我坐。又拿出雞湯請我喝。他們由台北天母來此爬山。餐畢,我無以回報,就將手上一份自製的本區地圖,送給他們,盼望他們爾後再來此處爬山時,派上用場。
 
喝下雞湯後,一路箭步如飛,在天黑之前走完難走的大坑山及三腳木山稜線路段,但三腳木山上,卻漏了倒照湖山基石。今日,改由南聖宮上山後,直接越嶺鞍部,下深坑萬順寮。這一路,順道去倒照湖山補了去年的遺憾。
 
小學3年級升上4年級的暑假,我是孩子王,帶著一群年紀相近的小友翻山越嶺,由崇德公墓,沿崇德街過了山頂後,朝向未知的研究院路4段探索。途經石頭公小廟,看溪裡魚蝦成群,一旁菜圃青蔥翠綠,大夥忍不住豔陽酷曬的煎熬及冰涼溪水的誘惑,於是冒險跳入溪中游泳。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白石湖 
繪畫 & 文字: William Wang
地點 : 內湖碧山里白石湖(2007/12/01)


日前由聖人瀑布雙溪溝古道下碧山巖,途經內湖碧山里白石湖草莓園,被此地風景深深吸引,沒有多久後,再次造訪。

「白石湖」今名「碧山里」,以四面環山,石白如玉為名。清代先民稱山中盆地為「湖」,而非山中真的有湖泊。過去一直有這樣的迷思,不解陽明山竹子湖為何沒有湖。後來知道了這樣的典故之後,終於恍然大悟。

「湖」通常是山中最美、最精緻之處。「湖」的四週,有零星的山腰聚落、梯田、小溪流....等。這些都是湖周圍的地景元素。湖四周的山,除了給予自然森林資源外,亦給予山村生活安全的屏障。這種與世隔絕的桃花源,是先民們最嚮往的居所。

目前我所知道台北附近的「湖」,除了內湖的白石湖及陽明山的竹子湖,尚有深坑的向天湖,新店的赤皮湖。

走在白石湖周圍的開眼山,山頂有兩個起伏,雖然很小,但從碧山路上,一眼就可分辦;此圖上所眺之左前方,碧山巖附近有兩座山頭,有電塔的為圓覺尖,另一座則為忠勇山。右下方有間閩式三合院「黃氏古厝」建於1911年,而遠山畫面右上方的廟宇為恆光禪寺。

白石湖古代為凱達格蘭里族社的居住地,此地稱為新里族。而里族原居於今松山區基隆河的西岸,漢人入墾後,里族社民漸漸遷栘到現在內湖區的東南山麓,今大湖碧山里白石湖一帶,改名為「新里族」與原松山的「舊里族」區別。如今里族社已消失,並融入漢人社會。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魚梯的故事 
攝影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:漁光村大舌湖 (2006/09/07)
 
朋友可深可淺,爬山時,山友一個親切的點頭和微笑,即使原來都不認識彼此,但那一刻我們已默默應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。
 
外出拍照也有著相同的默契,人們先注意到一位背著相機的旅人。接下來好奇的注意著他在拍些什麼,再接下來,看著他朝著我們走了過來。我們本能的微笑或靦腆的轉過頭去。最後他主動開口打招呼並和我們打探著這裡曾發生的故事。在聊天中我們知無不言,聊著聊著我們變的熟悉也變的互相珍惜。最後在依依不捨中他離開了,也帶走了我們的故事。
 
2006年9月7日
魚梯的故事
 
漁光村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小村落,依山傍水,有著傳說中美麗的故事。
 
我從山頂500公尺高的仙宮廟,順著產業道路一路蜿蜒而下,最後到達高度300公尺的漁光村。這段路,是漁光村最美的一段。經過一間小小的派出所後,車子停在一家農戶石屋前。放眼望去,一片黛綠色的茶園和大舌湖一灣石礫淺灘,此刻山澗泛起了薄薄的雲霧,茶山裡的眾生,歡欣沐浴著雲霧披覆的露珠,眼前一切,如詩如畫。
 
一下車,眼前幾個小朋友,正玩著滑板車,那本是都市小孩的玩具,當它突然在這山村之中,覺得礙眼而突兀,看著小朋友爭相搶奪著,想要證明自已能駕馭這台都市來的滑板車,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,是否也同時建立了對都市物質文明的憧憬與嚮往。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炮火轟炸下的國小 
攝影&文字:William Wang
拍攝地點:漁光村26年次白姓阿公

英年早逝的唐代詩人李賀,在他二十七年的生命中,一共寫了二百多首詩,他的創作多半是把自己在路上所見所聞,和自身觀察體驗觸發的心得,隨筆記下來,此事後來在文壇上傳為佳話,稱之為「騎馬覓詩」。當現代人回顧歷史時發現,李密詩中許多人物和題材的紀錄,已成為現代人,了解唐代社會上市井小民生活的來源。
 
如果當時李密沒有把這些故事寫下來,當有一天我們在荒煙蔓草中,發現一所被雜草淹沒的學校,腐爛的校匾上寫著,創校於民國9年,廢校於民國95年。這80年歷史最終所代表的是什麼?看著長滿了雜草的操場時,我們仔細聆聽,是否聽到山村裡的讀書聲?是否聽到操場上的歡笑聲?然而這些都已不再了,如同校門口的那株台灣山櫻上盛開的花朵,從初生、綻開、燦爛、凋零到腐敗,如同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運行。人的命運何嘗又不是如此呢?
 
2006年9月6日
炮火轟炸下的國小
 
「阿公!去闊瀨國小阿擱哇久」阿公回過神來,轉過身看著我,這一向平靜的山裡,怎麼來了一個台語不輪轉的外地口音。而問路這一招通常都是我和村人接觸的第一步。接下來我就會把問題拉回我要問的事情上。
「你是不是漁光國小畢業的呀?」
「是啊」阿公一臉疑惑的回答。
「阿你幾年次的呀?」
「民國二十六年次」
「你可不可以說看嘜那當準唸書的情況」
「沒有啦,我只有唸到2年啦」
「為什麼?」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阿嬤的背影 
攝影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:坪林虎寮潭眺望台旁的小路
 
早晨,棉絮般的雲被撕了開來,太陽如疾馳的箭,射穿了窗櫺樓台上的彩繪玻璃。我從一個接著一個的光怪陸離夢境裡甦醒過來,汗水浸濕了床單,額頭上還留著豆大的汗珠。
 
起床後,我做了簡單的準備,把昨日擦拭完畢的鏡頭,一一排列好放進我攝影背包中,趁著這迎風順光的早晨,去尋找些令人感動的故事。
 
2006年9月6日
阿嬤的背影
 
今天路上遇到的第一位村民,是一位80歲的阿嬤,當車開到虎寮潭眺望台時,我停下車,想查看昨日的那隻沒拍到的老鷹,是否還會再次出現。雖沒碰到老鷹,但卻遇到一位阿嬤。她腋下夾著一個黃色的小袋,戴著斗笠,穿著棗紅色的雨鞋從山坡上緩步而下。我趕快趨上前去,假裝在山裡迷了路找不到漁光國小,希望她能替我指引前往的路。當她說明了去漁光國小的路之後,我接著問她,
 
「阿嬤,你是不是漁光國小畢業的呀?」
「是啊」
「阿你幾年次的呀?」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漁光初探 
攝影& 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:台北縣坪林鄉漁光國小
 

在電視上得知,今年九月1日起漁光國小已被降為坪林國小的漁光分校,對於社會上99%的人來說,這只是一則很小的新聞,可能我們完全看不懂電視新聞為何報導這一則新聞,而新聞故事背後的含意又是什麼?
 
初探漁光
2006年9月5日
 
開車前往漁光國小的途中,我思索著,為什麼會不自覺拿起相機,想報導攝影這個主題?為什麼不去拍一個祭典、一個社區活動或是一個充滿張力的新聞事件?在我心中,我回答不出來。也許冥冥之中,那漁光村民的祖靈,正招喚著我一步步深入這偏僻的山裡。
 
由北宜高速公路坪林交流道下,在坪林小歇了片刻,順手買了點巧克力糖,我想如有機會,就送給漁光國小的同學。之後我沿著台42線產業道路尋覓著傳說中的漁光國小,一路上可以看到「漁光國小2006年教學成果展」的指標,走在峰迴路轉的茶山之路,一個陡坡急轉,柏油路面遮蔽了前方的視線,車窗前突然一片空白,就在此時,車窗右上角,霍然出現一隻翱翔於山澗的老鷹,振翅、翻騰、滑翔、盤旋一氣呵成,即乾淨又俐落的身影。
 
我拿起相機想要補捉它美麗的身影,它卻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。我定了定神,等待了一會,果真不再見到它的芳蹤後,再度出發。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紀實攝影 
攝影&文字: William Wang
地點: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(2006/09/02)


2006年9月2號的下午,來到中正紀念堂,一路上拿著相機隨手拍著,一直拍到晚上8:30分。這一天對我來說,有著生命中不同的意義,抱著一顆虔誠的心,紀錄著台灣近期的民主運動「百萬人民倒扁靜坐活動」。

當一個人帶著相機到了事件現場,心中對所要紀錄的事件感覺是微妙的。因為所紀錄的是一個動態的歷史影象,而不是一座山或一條溪。時間進行中的任何一個小插曲,都可能讓所紀錄的事件,產生巨大的變化。我拿著相機,隨意的瀏覽,有時,我坐在一旁的空地,等候著畫的面發生。
 
此刻的我,即沒有辦法完全融入事件的氛圍之中,但也不能就此抽離出來。看著不同的人,不同的年紀,不同的穿著。他們的外表和我一樣,但他們的心裡在想什麼呢?一位優雅的仕女、一個安靜的女學生、一個公務員穿著的中年男子,靦腆的趨避著鏡頭。他們為什麼來到這,是不是心中還有一絲的浪漫和相信明天會更好呢?
 
一個攝影者,必須進入事件的本身,才能創造更感人的影像,但進入太深時,又無法給影像的閱讀者一個客觀平衡的事件報導。事件的參與者與紀錄者,其實還是有著明顯不同的界線。從廣義上來看,我也成為歷史事件的一部份,但從狹義上呢,做為一個紀錄者本身,卻不應該太主觀的去感受,或揣測被紀錄者的內心世界。

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