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國立台灣博物館 
攝影&文字:William Wang
地點:國立台灣博物館2006/3/18


 
童年的回憶,住往仰賴於一張張黑白老照片的提醒,但回顧這些照片時,令我訝異的發現,童年時,父親曾不止一次的帶我去新公園博物館拍照。照片裡,回溯到童年時的我,一雙炯炯的眼晴,專注看著生態展示櫃裡,一隻老鼠正抱著雞蛋,而另一隻咬著它的尾巴,兩隻老鼠合力把雞蛋拖出巢外。另一張,我站在博物館側翼的迴梯望著樓梯間長長的窗子發呆。還有一張我站在鯨魚標本前臉上刻意擠出可愛的笑容.....。
 
後來我了解,唸歷史的父親,在那個年代,沒有辦法出國實地考察,於是新公園裡的省立博物館就成了他鑽研西洋藝術史的活教材。在那裡可以找到希臘神殿的陶利克柱廊(註2);和英國文藝復興運動以來對建築所主張極其嚴格的正殿、側殿及翼殿對稱比例;羅馬式的弧拱及銅製的穹頂;巴洛克式的浮雕柱頭和洛可可式的牆面壁飾;鉛線接合的彩繪玻璃......在亞洲她是二十世紀初新古典主義-希臘派的代表作品,並融合了巴洛克的建築風格。在當時,趨於保守的日本,沒有那麼多公共建築讓這群年輕的二代設計師(註1)在國內發揮,於是台灣、韓國就成了他們創作的樂土。也因此在今日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百年前的西方建築風格。
 
國立台灣博物館前身為日治時期「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」,1908年由日本二代建築師野村一郎設計,施工者為高石組等單位。並於1915年完工啟用,坐落於清朝天后宮的舊址,正殿面對著1900年完工的台北火車站(同一設計師)。兩點相連,成為20世紀初台北地圖上的軸線。而野村一郎在台灣的作品先後有台北火車站1900(後改建)、台灣銀行1903(後白蟻破壞改建)、台灣總督官邸(台北賓館即將開放)、台北水源唧筒室1907(台北自來水博物館)、三葉莊(1990年拆毀)、鐵道旅館等。
 
對老房子情有獨鍾的我,在上海時,會逛外灘,看看老房子,後來發現在「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」完工後的第8年1923年,上海外灘一座由英資建築設計機構「公和洋行」所設計的匯豐銀行大樓(現今之浦東發展銀行)也以同樣的新古典主義-希臘派設計理念,同樣以銅製穹頂及彷希臘立柱,出現在當時的亞洲上海。並被喻為「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最講究的建築」。如今成為上海外灘知名的景點。
 
20世紀初當東方和西方交會之時曾留下美麗的身影,百年後依然稱道。
 
 
註1:日本「第二代」建築師後來到台灣來的有;長野宇平治(總統府設計)、井手薰(中山堂)、野村一郎、森山松之助(總統府及監察院)、近藤十郎(台大醫院舊館、建中紅樓)、小野木孝治(台大醫院)、以及寫了中國建築史的伊東忠太。 當時日本建築師在很短的時間接受了西方建築,因此沒有太多能力去消化它,所以西方建築對台灣早期建築的影響,基本上是一個「轉手」的過程,在1923年前台灣的公共建築基本上是歐陸的,或說是英國19世紀的。-----摘錄於「文化的流轉與斷層」畢光建著
 
註2: 希臘柱式分為三種「陶利克式」「愛奧尼克式」「科林斯式」。而博物館外柱採「陶利克式」而內柱採用複合柱式,結合「愛奧尼克」及「科林斯」式 。說明: 希臘柱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