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0417 ipad mini -- Paper 53 app 人物速寫 by William Wang


我原本是個對繪畫有興趣卻不熱衷的人;從小一直喜好塗鴉,卻從沒真正學過繪畫。

1989年4月分發到屏東當少尉補給官,離鄉背景,心情鬱悶。室友平日應酬很多,不是唱歌就是喝酒,我一個人晚上待在住所,假日年輕軍官們常喜歡開車去墾丁浮潛,越是人多熱鬧的事我越不來勁,每每拒絕他們的邀請,落得一人無所事事。

當大家喧鬧著出了門,我站在門內,囑咐室友們一路小心。關上門後,我習慣一個人,應付這樣平淡無奇又沒有朋友的一天。

梳洗後帶著小說,騎著機車,直奔火車站前「上品咖啡」,黑咖啡配三明治,坐在二樓落地窗邊,俯視著人來人往的路口,觀察著路人的一舉一動。

下午我多半在自由路和大連路的屏東文化中心消磨一個下午。

小鎮文化中心展出的作品,百看不膩,我沈浸在油畫豐厚的肌理和色彩中,最令人著迷的是每個畫家特有的筆觸。在很長一段時間規律的讀書、看畫後漸漸長出了一點智慧,彷彿對美感產生一種知覺,這種知覺,推翻我過去所認知的美,但卻更博大含蓋著過去對美的認知並不抵觸。美的定義不再只是「像」,而是一種存在和表現及人性的傳達。

對美的感覺,微妙的從「畫得像」改變為一種「人」的表徵,彷彿有種力量,驅使著藝術家從事這所有活動,而過去卻一直視而不見這背後看不見的「人」,這樣的力量並不在於「像」或「不像」這麼膚淺,而是我做了什麼,創造了什麼,我是誰,我想告訴別人什麼?

頓悟的那天,我經過廣東路上一家名為「涵馥堂」的美術材料行。一口氣花光了身上的現金,盡可能的買了所有的油畫材料,從畫架、畫布、顏料、筆洗、松節油、亞麻仁油、凡尼斯、各式各樣的筆.....等,當時,卻連怎麼畫油畫都還不會,也不曾學過或畫過。就這樣,背著一身的裝備,像是個偽畫家,回到住所。室友見我搬回這些行頭,全都拭目以待,想看看這個偽畫家能畫出什麼名堂來。

二十多年後,我仍舊還是那個偽畫家,也還在亂塗鴉,但我終於明白,那是一個值得永遠被我記住的一天。時至今日,我終於可以不用為畫具媒材所束縛,帶著一塊ipad,隨心所欲的描繪我所想要記錄和表達的事物。

1993 屏東內埔  第一幅油畫 by William Wang

我的第一幅油畫,整整畫了一年,還記得1992年的夏天開始,一直畫到1993年才畫完,天氣很冷,我在冰冷的磁磚地上放了一個小電暖爐,一邊烤火一邊畫畫。那是一幅我先前的黑白攝影作品,我用夾子把照片夾在畫架上,就這樣照著畫了起來。前前後後,改了又改,塗了又抹,一邊畫還一邊跑去書局找油畫技法的書來看,看到可以嘗試的就拿來試。

離鄉背景的我,獨自在屏東,所有的死黨好友都不在身旁。我就自己一人伴著未完成的畫作渡過每個週未。當最後一次,我不再打算用真實眼晴所見的色彩來上色時卻成功了,大膽的黃色、紅色、雪白、嫩綠、紫色、天空藍等入畫後,奇妙的平衡了。就像炒一盤菜,最後在油、鹽、醬、醋、糖加入後巧妙的成了一盤佳餚。我的油畫不算佳作,也談不上好看,但卻不折不扣的是一幅油畫。這幅油畫2000年時在和平東路師大附近裱了框,一直珍藏在家中客房。提醒著我莫忘初衷,並且相信自己。

2003 上海blues & Jazz by William Wang

我對油畫的熱忱從這一年開始,凡有機會就蒐集油畫冊,接下來數年之中,每一年都畫一幅油畫。退役後有幾年工作調動到了上海,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福州路的美術社,買畫布及松節油開始畫畫。

2004年我放棄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台北,在朋友介紹下,認識一位速寫很強的木雕藝術家,他訂購了一批珍貴的木材,需人手幫忙搬運,朋友就打電話找我當幫手。事後我們在他的住所聊天喝酒,他秀出去旅行時畫的水彩速寫,我看了後好生羡慕,希望自己也能一邊旅行一邊畫畫,不用受限於龐大的畫具和顏料。在相談甚歡,酒酣耳熱之際,我就試著暗示想收藏一幅他速寫作品,但他世故的直接要我出錢買。

2008 外澳 最後一次畫風景油畫 by William Wang

或許他當時是開玩笑的,只是捨不得割愛,就叫我花錢買,以化解不知如何拒絕我的不情之請,但這件事卻對我傷害很大。我從小心中就敬重愛好藝術的人,雖沒有天份走上藝術繪畫之路,但父親常談著藝術家的故事,一直覺得熱愛藝術之人,不為五斗米折腰,視知已難求,視金錢如糞土,不料為他搬了一下午的木料,只是張 15 x 20 公分的水彩速寫,他卻不捨割愛。那天起,我打定主意要改畫水彩速寫。終有一天,也能隨處用圖畫記錄我去過的地方。

這一畫就九年,我開始在家中不停的嘗試水彩的性質,由於之前油畫的畫法比較偏向混色的技法,先做出中間及暗色調再把亮色及高亮色往上疊,但水彩卻大不相同,水彩不但沒有修改的空間且很怕弄髒了畫面,對於亮部要事先觀察留白,明暗的交界可渲染來代替油畫的混色法。

2007 金平山 早期水彩練習作品 by William Wang

那些年父親病了,除了為他煮三餐之外,我哪兒也去不了,也沒機會國內外旅行,只好利用假日白天爬山。爬完後寫篇遊記。利用這機會挑一張爬山時拍的照片畫成水彩插畫。初期技法上不太成熟,一直畫得很濃烈,始終畫不出淡彩的那種水墨和意境感。直到後來幾年,慢慢能自在的控制水份了才漸入佳境。

對著照片畫水彩畫了很久的時間,這個習慣一如我對著照片畫油畫一般,但我內心終究希望有一天能在戶外完成一切作品。只待時機成熟,終於,我這隻慢烏龜,走著走著也走到了那麼一天。

2008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植物園荷花池 by William Wang

2008,我第一幅實景水彩速寫給了植物園,只因為小時候常去那寫生,我想那是最好成為重新開始的一個地方吧?於是帶著本子去畫畫了,我想另一方面也是我膽子小,在植物園畫壞了沒關係,反正那地方平常就有很多學生來練習寫生。沒想到第一次的寫生,意外成功,一旁還有小朋友圍觀,不但沒有怯場,反而越畫越俐落,下筆也很迅速。

那些年也是這格子開始寫的同時,我總迫不及待的將自己速寫的作品和格友分享,格友不嫌棄覺得喜歡的作品,我一概奉送,也讓這些水彩有了好的歸宿。後來還變本加厲,把早先的油畫也分送了朋友。

這些年我漸漸懂了,畫畫的目的除了記錄之外,不是就為了和人分享嗎?

20130428 ipad mini 速寫 台北大安捷運站 by William Wang

2012年4月購入ipad 2 後,我改用ipad 畫水彩速寫,那是不同的風格,但因為不是畫在紙張上,且不用水彩上色,所以我開始大量的速寫練習,畫不好立刻就刪除掉,我對景物的補捉,越來越不在乎得失和成敗,只取其意,不取其形,短短幾分鐘,幾筆完成,成為一種繪畫紀錄。但也因過於簡陋和粗糙且是電子檔,只能把它當成娛樂消遣和繪畫取景的草稿。

因為游泳,我開始觀察和接觸肢體動作和人體線條,過去不曾畫人物,風景速寫中,即便有人物,比例也都不正確,多半是點綴性質。當我用ipad記錄游泳動作時,想順便為這些動作畫些說明輔助。初期我也只是想約略的表現,不用很正確,只簡單的圖示即可。畫了一陣子後,我慢慢愛上了這種人體動作的練習,游泳時我也更用心在水中觀察人體的線條。

Photo-00 10-20-2012 13-46-55
手繪筆記 - Photo-00 10-20-2012 13-46-55 (from willywan)

後來在誠品買了一本人體動作素描的書,研讀後發現人體繪畫是非常理性的一種繪畫方式,和之前我畫油畫速寫等風景作品大不相同。它的難度不只是感性的部份,對形狀記憶的還原,更要精確了解比例、透視、明暗,形體轉換、線條重疊的前後關係。這些在過去畫的油畫和水彩之中都有,但因為沒有人會拿著你的畫去現場比較,所以大量不精準的記憶和形狀充斥著畫面之中也沒有關係,只要整體能正確表現就會讓人看起來很像。但畫人體就沒有那麼容易,只要一點點錯誤,很容易就會讓人覺得怪,這是因為每個人,都對人這個主題太過熟悉了。

一般人想進入人體素描,會經由石膏像素描來完成,但我一直不想走這樣的路,因為這種理性的繪畫方式會失去我對畫畫的熱忱,老師往往授予一種觀察的方式後,學生就自己去觀察了,之後一連幾星期都在重複研究哪一條線高哪一條線低,哪一塊亮,哪一塊暗。我小學4年級就被這種理性的思考訓練給卡住了,也失去了對繪畫的熱忱。

2007 人體藝術解剖學習作 by William Wang

其實人對任何東西都是先由2D的線條背誦開始,1萬3千五百年前,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的原始人,在岩洞中畫野牛壁畫,畫得那麼真實,並不是洞中有一隻野牛讓他們素描,而是他們在捕殺野牛前,已躲在石頭後觀察野牛一整天了,自然等回到洞穴中吃飽了,就能將視覺產生的那個剪影畫出來。

國中生物課有一個後像試驗,即看一顆紅蘋果3分鐘後,閉上眼,眼中仍有一顆綠蘋果的剪影存在,稱之為後像,野牛就是由後像產生的。

人的右腦夠強,就能背誦這視覺暫留的後像。後像中複雜的形狀和細節會省略,因為後像是2D剪影,但只要補充細節的知識,就能把2D轉換為3D。這種轉換的精度和後來文藝復興之後,畫家利用比例、透視、遠近等方式產生的畫法比起來精度不夠,但它的長處是保有個人腦海中的線條,使線條的風格變得獨特且強烈。

對於一個素人繪畫愛好者,不經由正規畫法的教育方式,是另一種選擇。當然我要摒棄畫得像比例精準正確這一件事。

我買了人體解剖學的書籍來加強肌肉的知識,了解人體剪影之下,肌肉和骨頭的形態;連接的關係和位置;不同角度的線條和形狀。由畫腳開始、慢慢畫身體、畫手、畫頭,一個部份一個部份拆開來畫。這樣加強認識每一個部位的形狀。最後再拼湊成一整個人體。

20130419 炭筆人體速寫後由ipad procreate app 上色 by William Wang

在這半年多的時間中,我畫壞了2枝ipad 專用畫筆,但隨著時間的累積,我終於看到一點成果。過去平面都無法畫準的我,如今慢慢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勾出較正確的人體輪廓和比例。

2013年4月,我發現一間畫室,沒有老師,大家都是喜歡畫人體而聚在一起,每個星期2、5都可以畫。我寫信去詢問有沒有資格限制,對方說沒有。我就大膽的去畫了。

畫室的節奏很快,模特兒先前兩個小時是每30分鐘固定一個姿式3次,中間休息10分鐘,後面一小時,每15分鐘就換一個姿勢,中間休息5分鐘。來畫畫的多半是專業動畫及原畫師或是畫家,其中也不乏素人,我的作品和他們放在一起,相形見拙,幾乎是大人和小孩的差別。

對我來說這些都不重要,過去的經驗告訴我,我只是不熟悉這樣的主題和炭筆表現技法,我需要的是時間。

第一次畫人體,幾乎是完全用自己所背誦的線條在畫,我把手腳身體相關位置看清楚了,就自己去連連看了。畫了三次後,越看越多細節,但也變成在15分鐘速寫的部份,時間不夠,畫不完。

中間經歷很多挫折,比方說我過去都是用鉛筆在畫本上或ipad 上塗鴉,大小約15 x20,我可以很清楚看到身體的整體,手腳相關位置比較易抓準,但到畫室用畫板立著畫,且大小為4k,一來先前用是手腕的力,如今卻要用手肘及手臂的力,這點我就很難調適。再來,圖很大,模特兒不是平面的照片,有四界邊框讓我比較相關的位置,省去構圖的思考,這部份也挑戰我對人體構圖的知識。如今每次去畫室,畫5個動作,能有一張覺得不錯就感到欣慰。

但我最大的收獲不是會不會畫,而是經由對人體的學習和觀察,我對美術繪畫領域的欣賞,也邁入人物、人像、人體的欣賞階段。如同又多了一雙眼。

當我4月去國立歷史博物館看米開郎基羅展時,我看到的已不再只是「人」,而是米開朗基羅眼中所看到的人體肌肉和細節。我不得不讚嘆大師細微的觀察和鬼斧神工的技法。

20130426 炭筆人體速寫 by William Wang

 20130502 ipad paper 53 + procreate app by William Wan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lly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